8月27日,貴州日報報刊社派駐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原駐村第一杜高富與沿河縣中寨鎮志強村黨支部張勇,帶著當地種植的“白葉一號”茶葉來到浙江,和來自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的村委委員丁建芳、黨員代表宋昌美圍坐一堂,回顧“白葉一號”入黔始末,共話一片茶葉帶來的山鄉巨變,探討“千萬工程”經驗在鄉村振興中的創新應用。
宋昌美率先分享了捐贈茶苗的初衷。“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一點力量,幫助西部地區的群眾脫貧致富,沒想到當初的一個決定,如今已經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
“去年‘白葉一號’基地採摘茶青5.4萬斤,加工干茶1.25萬斤,總產值達465萬元。”杜高富用數據講述了“白葉一號”從設想到落地生根,為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收益的過程。近幾年來,屯上村依托“白葉一號”,當地農戶增種500畝,擴展茶葉種植面積達2000畝,基地累計帶動農戶16萬余人次就業,貧困戶就業達6萬余人次,務工收入達2000余萬元,戶均增收1.8萬元。
這場跨越山海的協作已經持續7年。如今,貴州茶葉的種植面積已達700多萬畝,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貴州茶葉產量30.77萬噸,綜合產值突破900億元。
貴州沿河縣中寨鎮志強村的變化更具代表性。2018年,“白葉一號”茶苗“遠嫁”至此。7年間,村民人均收入從不足4000元漲至14200元﹔茶園面積也達1050畝,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300萬元。“眼見著種茶大戶年淨利潤高漲,外出務工的青年都開始回流了。”張勇分享了村裡的變化。隨著茶園擴大,全鎮建起6家茶葉加工廠,還帶動運輸、包裝、餐飲等配套產業發展,昔日“零產業”鄉鎮變身茶產業基地。2024年,全縣茶葉產量1.258萬噸,產值達13.7億元。“我們要繼續向黃杜村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好我們的‘四在農家·和美鄉村。’”
“現在的黃杜村,白茶經營戶已經從2003年的67戶增長至現在的385戶,經營茶園面積也從5700畝擴大至5萬畝。”丁建芳向大家展望黃杜村的新貌,“黃杜村將乘著‘千萬工程’的東風,持續講好‘一片葉子再富八方百姓’的故事,嚴格執行地理標志產品標准,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茶葉精深加工,重點開發茶文旅綜合體,推出採茶、制茶、品茶和文化研學沉浸式體驗線路,實現從單一產茶向茶旅融合的新跨越。”
“本次向安吉回贈‘白葉一號’,也是我們的感恩之旅,它不僅是一片葉子的故事,更是先富幫后富、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來自貴州的參會人員說道,“當天,貴州正在召開‘兩清兩改兩治理’專題現場會,我們希望以清理殘垣斷壁、清理亂堆亂放、改廁改圈、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為突破口,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文明鄉村建設,讓貴州的老百姓能和浙江一樣,走上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之路。”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交流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整合資源,創新發展,提煉發掘“白葉一號”帶富典型案例的經驗,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將鄉村振興搞得更好。
會前,參會人員在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還舉辦了貴州“白葉一號”回贈儀式。杜高富代表屯上村、志強村群眾向丁建芳贈送了貴州生產的“白葉一號”。來自浙江、貴州兩省的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安吉縣茶辦負責人參加座談。(文/圖 貴州省農辦秘書處)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